为了乘凉的人,顺便栽棵树

为了乘凉的人,顺便栽棵树—-德育辅导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德育小导师的辅导活动始于我们2006级。导师团队人员来源于2010年金牌毕业生的候选人,学院希望借此加强不同年级间的交流,老生为后生指点迷津。起初,大两岁的人就做了后生的导师~这一头衔让我觉得十分滑稽。但接着这次交流活动让我意识到其实我很早就一直希望把我一路走来的一些经验分享给那些在这条道上后面不远处的学弟学妹们。

交流辅导的内容是我一早就想好了的,人生啊,理想啊,这些大假空的嗑咱还是别唠了。人家是比你小两年,但论起这些来也不见得你有啥独特建树,没准还误人子弟,价值观也不是你三言两语就能改变的。德育,用在我们身上不甚恰当,有几个人能真正觉得自己道德高尚的。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土地上,道德的准则难以界定,倘若对自己都不能肯定,又何以明示他人。因此交流的内容就实际一点,考试、自习、图书馆、休息、专业知识、今后去向,看得见摸得着的吸引力总是比较大的。

辅导的班级非常让我满意,原因就一点,他们和我专业相同,否则就只能讲些虚头八脑的内容了。第一次和这个班级的交流还是很正式的,我准备了内容详尽的PPT,虽然PPT大部分内容都是我对专业技术的应用,少部分是关于我对专业学习的理解,基本是我对着一群很有品的听众天花乱坠的讲着那些我无法讲给身边人的故事。后面的几次交流虽然人是一次比一次少,但谈论的内容却更加实际,也不再是我的独唱团。我不知道我说的话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但我从来没有打算在他们面前展现所谓的权威感,或尝试说服他们,究竟该怎样做,还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辅导的班级的班主任是高平老师,我念本科时,很多实验都是高老师来指导,因此接触还是很多的,他人很耐心,也很幽默。在与他们班交流的时候,高老师非常支持有关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实验室作为交流场地。
总得来说,和对口班级的辅导交流活动中,我们彼此都有所收获。

第一次的交流,我站讲台上,这种距离感导致大家问的问题也都比较泛泛。他们还都是大二,像考研工作这些问题,虽然都很关心,但切身体会并不深刻。讲的内容更多是关于我保研,和导师面谈,电子赛的种种。交流结束的时候,我和班级的几个同学一起去食堂吃了饭,显然我比他们还要激动,吃饭时我不停地在絮叨。我发现他们中少部分人对专业的方向还是比较清楚地,大部分人对专业有些迷惑,这和我们班当时的情况很像。我极力介绍专业技术,专业发展应用等内容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希望他们对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去图书馆看看有关的书。一旦有了兴趣,学习下去就是一种享受了,这也正是本次交流PPT的核心思想。不过后来意识到,我的观点表达还是有些苍白,并没有将主题传达给在座的诸位。

晚上为了等车,吃完晚饭我就在刚刚交流讲座的教室里改改毕业论文,碰巧遇到了刚刚那个班的一个女生,她和我聊了自己的现状。我估计她应该比较内向,和班级同学沟通的不多,不过她对计算机有关的技术了解的比较多,比如编程,做个网站什么的。显然这些额外的优势反而带给她一些苦恼,她觉得很难与其班级他人交流,和女生交流吧,懂这些技术的人没有,和男生交流技术的又会比较奇怪。别的我也没多说,说实话让我多说点,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认同她的同时也鼓励她继续看这些技术相关书籍,对专业理解很有帮助,特别是今后的一些实验,她会较其他人更得心应手。另外她对电子赛比较感兴趣,我就讲了讲我当时参赛的过程,包括前两年的光电基地培训。但由于校区,和学校的课程改革,他们在前两年并没有机会参加光电基地的培训,这点在我看来还是很遗憾的。后面就还说了关于电子赛比较细枝末节的即使当时看来都是比较遥远的内容。

转眼我研一了,学期初又再次受邀和他们班交流一次。这次地点就在高平把门的实验室哈~人数少了很多,原因嘛,我猜测应该有很多:有的人觉得问个问题就得耗在这里个八小时太浪费了;而且自己的问题一个毛头学长真能解决吗;再来就觉得这类交流活动都挺扯的,的确现在市面上的交流活动真是水上加水。不过这倒好,起码我比较肯定到场的人都还是有兴趣听我讲两句的。同学们上了大三顿时觉得课程压力比较大,普遍反映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真是挺难啃(这个问题我记得清楚是因为当时我学这课也是挺纠结)。数字信号嘛,我整的就不清楚,所以也没敢说啥经验,不过让他们对老师的讲课还是应该持积极态度的。刘志文讲课确实蛮有水平的,这点我和宿舍同学很有共识。

其他的课程虽然也有些问题,比如一些课程需要高数等大一的数学基础,但他们都忘了,复习吧,又耽误了正课的进度。即便如此我说那也得去复习这些内容,不然就连前进的机会都没有。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所以记得牢些,在学这些专业课时并没有遇到太多数学知识遗忘的状况。他们也觉得我学的比较好,很少会碰到他们的这些问题,所以很遗憾,他们的有些问题我并没有办法去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解决。但我也不愿看到他们因此消沉堕落,不去上课等。虽然很苍白,但我还是希望他们不要就此放弃了,这点真的让我有些无奈。进入了大三,同学们对今后的去向开始了认真的思考。当我详细的讲述保研那点事儿的时候,显然大家的眼神已经呈现了反馈交互的态势。依他们的意愿,我讲了一下研究生这半学期我的感触(和本科相比真的是太自由了),你的时间完全受控,他们听得都很羡慕。但关于研究生导师和实验室,我特别解释了一些容易误解的观点,我也是念了研究生半年才了解到的。谈话闲暇之余又和他们聊了聊专业那些老师们的各种趣事,同学们对此倒是都很感兴趣,人都是八卦的动物啊~

随后我们集体去喝了会儿茶,坐在餐桌前,大家就都比较放松了,谈论的内容也很随意,随意到我已经记不清究竟说了什么。结束时支书和班长送我到了校门口,我再一次觉得班委很负责。

过了2差不多两个月,赶上他们班的德育中期答辩,请我过去当个评委。原来德育辅导的概念是从这里来的啊,此前我一直觉得怪怪的呢。我们那一届的德育答辩并没有很正式,而他们则是从开题到中期到最后的答辩,流程很全面。这次与以往很不同,基本都是我在听他们讲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历时非常漫长,但我听得感慨颇深啊。

每个人对待自己的答辩都很认真,我见到了一些新的面孔。原来成绩非常突出的战士一直没在交流活动中出现过啊,这点我认为他做的很正确。对于战士,他的观点和理由以及自我生长模式是非常健壮的,并不需要外界的干扰,不过看得出他似乎并不太受班级同学欢迎。人嘛,站得高了,哪怕是从椅子上站起来都让人觉得是要炫耀。还有一些对技术很执着的同学展示了他们用ARM做的电子相册,以及他们的一些电路实验的小技巧,让我有点小震撼。还有个同学答辩时,讲了自己昨晚的意识流,虽然逻辑上是混乱的,但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曾经我也有像他一样狂奔的思绪,做了几个月的研究生,当年的状态已经全然不在了,如果能看到那天的合影,我的神态中应该流露了不少自愧不如。他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了独特之处,这个班级真的绽放出我前所未见的五光十色。

在这之后我们就没再进行过集体的交流活动。有些同学偶尔会通过QQ问我一些问题。关于保研,成绩靠前的同学很难拿定是保外还是保内,找导师,选方向,这些零零碎碎的问题我手里都只有一个版本可以参考。电子赛的问题,问的也是越来越详细,连器件型号都要问出来了。前两天有同学在选导师,他把导师的资料发来我看看。回想我当初选导师,身边就是缺这样一个可以去问的人,我把我走了漫长弯路后的捷径指给他看,希望他走得顺当一些。

为了乘凉的人,顺便栽棵树》有一个想法

  1. 学长你好,你这是你的个人主页么?我从人人上的链接找到这里的,感觉太新奇了。我就是你这篇文章里面的那个意识流…
    明天就要考试了,大三的最后一门,《微机原理》,各种接口芯片什么8253、8255、8250的那门课,太恶心了。
    那些该死的控制字,我会记住你们的。祝我好运,等考完试后,一定经常来踩~~

    hhjack 于 2011-08-24 09:40 AM 回复
    意识流~好久没有关注留言~没想到把你引来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